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汪泽福
近年来,漳县持续强化文明实践工作品牌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精心培育出“巾帼红娘团”“流动照相馆”“准丈母娘座谈会”三大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文明新风尚。
“巾帼红娘团”:牵线姻缘,传播文明婚俗
“咱这红娘团不只是搭鹊桥,更要改风气!看着一对对新人少了彩礼负担,笑着走进婚姻,再累都值!”四族镇“巾帼红娘团”队长王粉连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还攥着刚为新人准备的简约婚礼流程单。
这支由基层妇联干部与热心妇女组成的队伍,自2019年5月在四族镇率先成立后,迅速在全县各乡镇“开花结果”。目前,漳县已组建13支“巾帼红娘团”,成员们怀揣公益之心活跃在乡村角落。她们不仅为农村大龄青年牵线搭桥,更主动扛起移风易俗重任——自筹资金购置彩门、喜字等婚庆物资,免费为新人主持婚礼,用实际行动倡导简约婚俗。
线上,她们借助微信、快手等平台推送文明婚嫁图文,制作方言短视频《彩礼风波》等接地气作品;线下,依托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板凳会”“准丈母娘座谈会”等形式,结合身边故事算清高额彩礼的“经济账”“人情账”。四族村姑娘李琪在红娘团引导下,将彩礼从8.8万元降至3万元,成为“最美新娘”,其事迹引发广泛效仿。2024年12月,“巾帼红娘团”成功入选甘肃省首批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成为全省文明实践工作的优秀典范。
“流动照相馆”:定格美好,传递文明理念
“张大爷,您看这张笑得多精神!”在漳县大草滩镇,青年志愿者王彩霞正将装裱好的照片递给留守老人夏明才。老人捧着照片,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活了七十多年,头回有这么体面的照片,孩子们在外头看了也高兴!”
2024年,“流动照相馆”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大品牌后,在全县13个乡镇、135个村全面铺开。志愿者带着相机穿梭乡间,将留守老人的日常、“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的风采、文明家庭的温馨、道德模范的瞬间一一定格。截至目前,已累计拍摄装裱照片2600余张。
“拍照片时拉家常,就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道理讲进去了。”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杨兰说,“村民们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和身边榜样,文明理念慢慢就听进去、记心里了。”
“准丈母娘座谈会”:靶向交流,破除婚俗积弊
“以前总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直到听了邻村小李因为彩礼闹离婚的事,才明白彩礼多少撑不起日子的体面,小两口心齐日子甜,比啥都金贵。”在盐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准丈母娘座谈会”上,村民陈桂兰的话引起一片共鸣。
针对农村高额彩礼难题,漳县各乡镇定期举办“准丈母娘座谈会”,志愿者与准丈母娘们围坐拉家常,通过身边因高额彩礼导致家庭矛盾、婚姻破裂的真实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其危害。“都是当妈的,谁不盼着闺女过得好?”参与座谈的王巧珍说,“现在我们都明白,彩礼多少不代表幸福,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才最实在。”
自座谈会开展以来,已覆盖全县多个乡镇,发放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5000余份。截至目前,召开“准丈母娘”座谈会360余场次,参与人数2500余人次,涌现出“零彩礼”家庭87户、“低彩礼”家庭320户。2025年8月,该项目成功入选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库,成为甘肃省婚俗改革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创新标杆案例。
“三大品牌就像三把钥匙,打开了乡村文明治理的新路子。”漳县文明实践办工作人员周兆云介绍,如今全县彩礼均价大幅下降,文明婚恋观念深入人心,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