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一版

02版:二版

03版:三版

04版:四版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定西

——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定西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定西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攻坚整改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抓手,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定西提供稳定的生态保障。

  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扛牢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谋划,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既挂帅又出征,亲力亲为、调研指导、督察督办;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先后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体制专项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部署,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奋力推动美丽定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生态环境系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一体把握、统筹推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新征程上的生态环保工作。

  落实“党政同责”,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定西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及河湖管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关于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意见》《定西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定西市河(湖)长履职细则(试行)》《定西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将“细颗粒物(PM2.5)目标完成情况”“辖区内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污染防治及环境质量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责任指标和重点工作纳入党政履责管理督考一体化平台进行考核,同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建立了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核心,以责任清单、责任目标、责任督察、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监管责任体系,形成了具有定西特色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聚力破解突出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试行)》《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评估实施办法》和市级领导“一对一”包抓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并全面推开,成为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全市上下始终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必须抓好的底线性任务,综合运用问题清单、督查督办、整改销号、考核问效、责任追究和成效评估“5+1”机制,“全链条闭环管控”推进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攻坚整改。2023年底两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18个问题、2022年黄河警示片披露的5个问题以及271件信访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同时,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报送12批次38项194套调阅资料,办理交办群众举报问题86件,办结82件、阶段性办结1件、未办结3件,期间责令整改10家,立案处罚17家、处罚金127.8万元,约谈33人,问责9人。今年以来,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和黄河警示片披露的3个问题,逐条逐项梳理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全力推进整改,确保按期销号。

  聚焦“精准发力”,推动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围绕“压尘、控煤、治车、净烟”四个重点,采取“集中攻坚+双向管控”“云眼定位+网格监管”“大数据+网格化”等防治模式,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深入推进“一微克”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市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成运行市级污染源监控平台、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网络,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严格落实施工场地6个100%防尘措施,覆盖裸露地块73.88万平方米,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整治燃煤锅炉148台,淘汰老旧车辆43625辆,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坚决制止露天焚烧垃圾、秸秆、枯枝败叶、荒草等“四烧”行为。积极应对沙尘天气,采取高空喷雾、低空洒水、人工增雨(雪)等方式加快降尘,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管理水平。2023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3.7%,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57微克/立方米和28微克/立方米,其余六县城区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推进“四水四定”,巩固提升重点流域水质。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三源齐控”(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和“三水共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为抓手,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安定区内官营镇、通渭县义岗川镇、渭源县会川镇和莲峰镇、陇西县首阳镇等5个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定西城区、通渭、渭源、临洮、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218公里。先后与天水市、甘南州、白银市建立渭河、洮河、祖厉河跨流域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建成生态护坡11.48公里,治理河道19.58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50个。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5个,治理超采区内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550眼。不断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建成安定区关川河、通渭县牛谷河等流域人工生态湿地,开展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综合利用试点。2023年全市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3.3%,无劣Ⅴ类水体,各县城区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打造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目标,市委作出了《关于实施绿满陇中行动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绿满陇中”行动。完成造林封育189.1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358.43万株,森林覆盖率12.2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8%;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水保项目57个,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42.38平方公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成碳汇交易1164万元。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渭县“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积极申报并成功创建通渭县李家店乡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202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4.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3.6%,高质量追赶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擦亮。

  严守“生态底线”,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抓好源头防范,注重风险管控,全面排查调查,有序治理修复,稳步推进土壤污染、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农村面源污染四废联治。加强常态化监管、强化动态式修复,开展“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渭源县、漳县和岷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等土壤污染治理,恢复治理面积1294.11公顷,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6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4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成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7座、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19座、农村高温气化和低温磁化垃圾处理站32座,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强化固危废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247.70吨,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6.15万吨。持续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划定85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措施,严格“两高一低”项目环境准入,坚决守牢美丽定西建设安全底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定西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