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守牢汛期安全底线 定西市全方位筑牢“七下八上”防汛屏障

四版  2025年08月14日   来源: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与西秦岭末端过渡带,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我省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定西市坚持将精准预警、科学防控、群众路线贯穿防汛工作始终,通过强化责任、排查隐患、优化机制等举措,全方位筑牢防汛减灾屏障。

  在责任落实上,将防汛准备、监测预警、灾害应对等关键环节细化为14项重点任务,形成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人员转移等“六张清单”,挂图作战推进落实。梳理14个部门72条职责清单,构建“四级包保”责任体系,明确2.4万名村社责任人及重点河段、水库等“双责任人”并公示接受监督。同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确保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隐患排查方面,明确“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流程,组建120个排查组,采用“无人机航拍+人工踏查+专业检测”方式,对1490处监测站点、13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6座水库、175条小流域、410座淤地坝、2664公里交通线路、2500余处城市易涝点及998公里排水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整治隐患1018条,已整改972条,剩余46条纳入台账跟踪整改销号。

  为实现精准响应,定西市全面推行“1263”精细化“叫应叫醒”和避险转移机制,提前12小时、6小时、3小时递进式精准预报预警和转移部署。督促应急、气象、水务等部门全覆盖检修监测站点1490个,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入汛后全市组织风险研判4次,会商雨情64次,发布预警35期。在岷县“7·22”、临洮“8·7”强降雨中,岷县通过该机制成功转移群众465人、临洮避险转移群众1197人,实现“预警——响应——转移——安置”全链条高效联动。

  在物资保障上,构建“专业+社会+基层”救援体系,组建448人的9支行业专业队伍、177人的8支社会队伍、4921人的120支乡镇基层队伍,配备89类5000多件装备。按标准建设431个镇村应急物资储备室,储备33万件物资,设立830个应急避难场所,与2005台大型机械签订调用协议。全市122个乡镇修订应急预案,累计向切坡建房户、临水临崖农户发放《临灾避险告知书》2.6万份,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演练4270次,参演11.2万人次,基层应急能力持续提升。

  在应急调度方面,市县两级设立应急指挥部,接入重点风险隐患部位2800余路视频信号,配备153部370MHz手持终端、145台可视化桌面调度终端、196台卫星电话、92套重点场所音柱广播,构建立体通信网。汛期实行每日调度,对降雨量超20mm区域强化监测,对野外施工区等风险区预设分流沟渠、清理淤堵,通过“平台+现场”指挥实现预警信息“接收——研判——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宣传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依托定西电视台《应急时刻》栏目刊播防汛避险常识5期,制作短视频20条,在各类媒体、大型广场户外大屏、电梯视频窗口等平台播放量超20万次;线下培训3.6万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在乡镇应急文化走廊、宣传橱窗等场所张贴应急宣传海报5万张,深入超市、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宣传单10万份,开展“防汛宣传进万家”活动覆盖20多万户,有效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贾 晋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