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聚焦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及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还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了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等综合效果,助推乡村振兴,带活了一方经济。
金钟镇白家沟村的通村、通社道路虽然已完成硬化,但村内道路仍未得到解决,遇到雨雪天气,群众行路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仍然存在。2024年年底,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白家沟村两委对村内劳动力人口进行摸底调查,谋划了金钟镇2025年农村道路以工代赈项目。县发改局与镇、村干部通过实地查看、交流讨论,按照新政策、新要求,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项目。
走进金钟镇农村道路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对刚浇筑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提浆、压实、抹平、抹光作业,确保路面平整美观,坚固耐久。
“村里的路,天阴下雨没法走,现在硬化路面了,村民都为政府点赞。过去,我只会拌水泥、抄水泥等简单的体力活,一天只能拿130元,经过技术员培训,我学会了支模板、开抹光机,现在每天能拿到280元。”
农民蔡跃进听到村上开始修路,专门从兰州赶回来,“想着自己家门口打路,能帮就帮一点,结果,来了干活还发工资,活了四五十年,没见过这样的项目,其实不发工资我也干呢。”
白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亚斌介绍说,这个项目为村民自建项目,不是专业的工程队伍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聘请了专业的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机构,务工的都是当地人。该项目已解决当地务工人员58人,大部分是白家沟村的低收入人群,通过这个项目,让他们每月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
“金钟镇2025年农村道路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带动务工群众96人,发放劳务报酬145万元。我们将积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让以工代赈资金发挥出‘赈’的实效。”漳县发改局项目负责人说。
该项目实施以来,金钟镇将吸纳本地劳动力作为工程项目的核心目标,严格落实“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政策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同时,通过以工代训等方式,帮助务工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让他们实现“小工变大工”的转变,让务工群众“既拿报酬、又长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