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民
若不是适逢花季,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通渭有那么多杏树。车行雨中,只见白色杏花遍布山川,高高低低摇曳生姿,真有些韩愈笔下“漫天作雪飞”的意味。
杏花纷呈眼下,“雪花”舞动联想,心花能不开放?
韩愈写的杨花榆荚,通渭多了去。这方水土有不少开花的树木;有的和杏树一样,花开完之后才展枝散叶隐入绿色世界;有的如殷红的红叶碧桃、粉色绣球般串串垂下的樱花,是先撒新叶再绽放花朵,而后渐渐与周边绿色打成一片。
滨河大道,许多从外地引进的树木蓬勃生发。最抢眼的是绿化带里的紫叶李和金叶榆,亮紫与明黄两种对比色亲密幷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激荡着欣赏者的审美感受。
通渭县城的街道极其整洁,道边花花树树缤纷繁复,总使游人乐而忘返。
淅淅沥沥春雨中,我们一行走进鹿鹿山林区。
1983年,通渭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2002年,“退耕还林”全面启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鹿鹿山的三万亩油松、云杉、落叶松、杨树遮天蔽日,树下绿草如茵,清泉蜿蜒,形成了陇中旱塬少见的葱茏胜景。
来时路上,经常看见野兔奔窜,野鸡飞翔。同行的北城乡刘书记说,植被好了,野生动物陆续回来了,林中有狐狸,有豹猫,有野猪……他打开手机,指着夜视镜拍下的一群鹿的照片说,林中的鹿,少说也有七八群呢。
鹿鹿山林区有草本、木本植物400余种。雨中,山路湿滑,遥看山花近不得。放眼看去,松林、杉树林深厚背景前,各种花像一片片飘逸的彩云:粉嘟嘟的是杜鹃,金灿灿的是连翘,紫薇薇的是矮樱,白闪闪的是山杏……阴雨,弱化了光源色,强化了固有色,朦胧烟雨中,花儿更加娇艳妩媚。
县政协主席虎发仁建议我们去榜罗镇的许堡看看。他说许堡的孪生兄弟许志刚、许志强,是两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他说,78岁的“刚强兄弟”在荒山枯岭坚持义务植树近60年,为全县人民竖起了苦干实干改变山川的榜样。
听到刚强兄弟的大名,我回忆起自己画过的那些威猛大汉。走近两位老人,发现他俩既不威武也不勇猛。兄弟俩相貌很“一致”,都是漫长脸、深眼窝、疏发、淡眉、细眯眼;都是先展笑容再言语,说客气话时,声音近乎柔弱,一旦说起林木花草,便大声朗朗。
因为下着雨,我们没能登山进沟,兄弟俩引领我们站在崖畔看,密密匝匝的油松、黑松、罗汉松、云杉、刺松、侧柏、白杨,正接受春雨的洗礼,薄雾缭绕,郁郁葱葱。
许氏兄弟获得的荣誉称号很多,“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户”“全国最美家乡人”等等。我敬重他们绿化家园功业同时,也被他们创作的根雕艺术品感动。具象的人神鸟兽,抽象的无名造型,无不显示出自由创造的活力,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兄弟俩自谦文盲,但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创造活力,足以证明追求美,可以决定主体的文化站位。
许家宅院里,各色花儿恣肆开放,大朵的海棠,张扬着浓烈的红色饱和度。繁密的梨花,在氤氲水汽里,纯白依然惊艳夺目。一簇一簇细碎的紫色丁香,低调地散发着阵阵幽香。
和大多数的通渭人家一样,许家屋内洁净清爽,与庭院的鲜花相映成趣。锦簇花团,展示了人与花双向滋养的丰盈。
大凡干旱山区农家,对雨天上门的客人总是格外热情,他们喜欢开玩笑说喜迎贵客带得祥雨来。许氏兄弟拿出牡丹油烙锅盔招待我们,我平生第一次品尝到牡丹的滋味,初尝清淡,余味深长,就像和通渭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