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璇
近年来,安定区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农业机械化为抓手推进旱作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重点布局智能化设施,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智慧农机突显科技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针对山区丘陵地形设计的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等专用农机一应俱全,这些“山地里长出来的农机智慧”,破解了西北丘陵地带“无机可用”的“卡脖子”难题。
该公司目前发明专利23件,“陇源牛”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拥有的“马铃薯喷药施肥起垄全铺膜机”等18项产品更是被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产品,这些带着黄土气息的创新成果销往各地,为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让“耕牛下岗,铁牛上岗”的现代农业图景在干旱山区渐次铺展。
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的持续升级,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是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据了解,2024年底安定区机械耕作面积已达到178.6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108.7万亩,机械收割面积达到114.9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53.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5.6%。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化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智能化已成为设施农业新的发展方向。在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的设施蔬菜大棚示范项目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日光温室中,蔬菜长势良好,农技员只需轻点操控按钮,灌溉系统便能将养分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蔬菜。
安定区园艺工作站高级农艺师高云峰说:“智能化的科技设施,实现蔬菜从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化转型升级,带动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1.7万亩以上。”
依托智能化装备赋能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让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安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年稳产丰产筑牢根基,高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人才矩阵激活农业创新引擎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其核心驱动力。安定区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目前在安定区向43家企业分派52名各类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60名高级职称专家组建“移动智囊团”,在19个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更引入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区”科技人才16名。
在重点优势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定西马铃薯研究所、三牛农机公司等10家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次;引进省市级“三区”科技人才12名、科技专员4名;培育区管拔尖人才80名、区级领军人才12名、市管拔尖人才4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0个。
近年来,安定区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机械化发展为手段,智能化现代农业为方向,以高科技人才培养为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助力安定现代农业跑出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