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通渭县北城铺镇芦鲜村村民张宏发的牛棚内,十几头肉牛正惬意地咀嚼着草料,张宏发在其间忙碌,眼中满是对这些“牛宝贝”的关切。
张宏发投身养牛行业已十余载,从最初的6头牛稳步扩充到如今的19头牛。即便牛市行情起伏不定,他仍坚守阵地。这不仅得益于种养循环降低成本的模式,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青贮草补贴我已领了五六年,去年就拿到1万多元。去年政府还给了每头牛3000元的引牛奖补,我用这笔钱翻新了牛舍,扩大了养殖规模。”张宏发说。
无独有偶,鸡川镇川道村养殖户姚让万的牛棚里也满是丰收的喜悦。4头西门塔尔牛毛色光亮、体态匀称,在阳光下健壮有力,其中3头是去年8月引进的能繁母牛。姚让万高兴地说:“去年3头母牛共补贴了1.5万元,自己只花3500元就引进了这么好的母牛,养牛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通渭县积极落实良种引进奖补与免费供种政策,大力扶持养殖主体引进牛羊良种,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24年,全县引进能繁母牛2028头,发放补贴904.6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推动草畜产业升级转型,通渭县精心谋划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发展目标:重点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良种能繁母牛3000头,湖羊等良种基础母羊3500只,定点出栏屠宰加工牛3300头、羊1000只,为125户搬迁户新建暖棚圈舍。在引进环节,按不同品种和标准,牛每头补贴3000元或2000元,羊每只补贴500元或200元;牛羊出栏时也给予奖励,牛每头奖补600元、羊每只奖补100元。当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每户可获8000元奖补资金。
张宏发感慨:“今年有出栏补贴,我打算再多养几头牛,扩大养殖规模。”牛羊奖补政策让养殖户发展养殖的底气更足,也推动通渭县草畜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