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

崇美取向的深情回眸

——谈《洮河上的月光》创作中的美学探索

三版  2023年06月05日   来源:

  □ 洪 平

  近些年,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歌曲缤纷多彩,给歌坛带来了繁荣与兴旺,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但仔细观察,崇美创作取向的歌曲却相对单薄。人们在享受各种新颖歌曲的同时,用渴望的目光扫视歌坛,期待有更多的崇尚美感或者美味充裕的歌曲浮出。以吟唱风光美、人性美、真情美为主要特色的歌曲《洮河上的月光》,崇美创作的艺术取向甚是凸显,可以看作是崇美取向的一次深情回眸。

  以美为要本来是歌曲创作的真谛。然而近年来,在歌曲创作领域,受不断翻涌的流行风驱动,崇美歌曲创作相对式微,以“念”歌词为时尚,以狂野动作博眼球,曾经风靡一时。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艺术的铁律是颠扑不破的。尽管人们的好奇心喂养着歌曲创作朝各个方向不断探索,但是欣赏美、追求美、歌唱美、创造美依然是嵌入人类血液里的秉性。我很赞同马·埃利奥特的观点: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所以,个人以为,歌曲创作还是要关注崇美的创作取向。

  以甘肃艺术家为主体,由甘肃、北京、湖北、上海艺术家联袂创作的歌曲《洮河上的月光》,歌词的意境很美,旋律的节奏很美,歌唱的音色很美,是难得的崇美取向鲜明的令人拍案的歌曲。

  著名作家刘·华莱士说:“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仔细揣摩《洮河上的月光》会发现,歌曲创作的每个环节和细处,都能看到创作者凝视美的印迹,看到创作者专注而深情的眼睛。

  歌词让我们看到了意境美。洮河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衔接处,是黄河上最大的支流。洮河两岸是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的诞生地,同时还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词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以月光皎洁的夜晚为背景,简洁而传神地描绘出了洮河两岸迤逦且精致的自然风光,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了幽静、优美、安适的风光特质。在赞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借助洮河岸边是貂蝉出生地的人文传说,把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加了歌词的内涵厚度,更增加了歌词的美的质感。

  如果说歌词是灵魂,那么旋律就是血液。曲作者以罕见的音乐天赋准确解析了歌词的意蕴与特质,加之编曲的再创作,成功地抵达了崇美创作的彼岸,呈现了流畅而动听的旋律美。曲作者具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参加过电视剧、电影和大型交响乐创作,谱写过大量歌曲,但在这首歌的创作中,竟反弹琵琶、化繁为简,借助音符的串联和节奏的排列,着力体现歌词包含的优美与柔美,用音乐语言抒发对洮河的赞美,把洮河两岸宏观上的静态美和微观上的动态美演绎得娓娓动听,浸入到肺腑,渗透到血管,萦绕于脑海。

  假如没有演唱的音色美,现在谈创作过程中的任何甘苦,谈曾经的付出与努力,都显得十分苍白。歌手对歌词的理解和旋律的把握都显示了非凡的专业水准。任谁聆听演唱,双眼紧闭也好,仰头思索也好,都会在美妙的音色中,感受吟唱风光美的陶醉、吟唱人性美的深情与吟唱真情美的痴迷,把聆听者带入作品独有的意境中。对于结束乐段的处理,堪称做到了再创作,与歌词的意涵、旋律的设定实现了天人合一的默契。词作者、曲作者所有的构想与巧思,所有对美的追求和执念,通过歌手出色的演唱,实现了效果最佳化。

  “百花齐放”始终是必须坚持的文艺方针。乐坛尊重各种风格与流派的竞逐,当然也就容许崇美创作取向的探索,因为人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倾听着美的歌声,烦躁的时候会让内心宁静,疲劳的时候会让身心松弛,焦灼的时候会让情绪淡定;不是谁要刻意彰显美,而是生活实实在在地需要美的东西来陶冶,包括美的风光、美的心灵、美的故事和美的一切。

  但愿《洮河上的月光》对于崇美取向的探索不是一次偶然的回眸,而是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持续地向纵深处探求。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