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岷县西寨镇: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孟英英  通讯员柴锋斌 陈新苗 冯亚飞

定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25日    来源:定西日报





  


  



  
  趁着天气晴好,出城市,入郊野。漫步岷县西寨镇,草木葱茏,油菜金黄,独享宁静,想要的夏天刚刚好。
  徜徉油菜花海,微风过处,花香阵阵。好友二三人,或观景、或拍照,使人心旷神怡。美景配美食,期间,独享西寨特色炒鸡,才算不负此行。
  西寨镇站里村张氏炒鸡店老板娘丁孝红是个出了名的麻利人。临近饭点,一波接一波的客人走进农家庭院,厨房高压锅里升腾起的阵阵肉香,让这家经营了十三年的炒鸡店远近闻名,也让这个忙碌的中年妇女脸上多了一份希望和力量。
  丁孝红说:“刚开始我们的房子没盖,空间也很小,只能坐3桌人左右,后来客人多了,我们把后面这些房子全部改造成包厢。生意好的时候就雇3个人,生意一般的时候雇2个人,收入好的一年,净收入达50万元。”
  张氏炒鸡是西寨镇“老字号”炒鸡店之一。近几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好转,乡村旅游开始慢慢兴盛起来。尤其到了夏天,西寨镇洮河两岸油菜花竞相绽放,白墙青瓦的乡村民居,在蓝天绿水的掩映下,风景绝佳。到了节假日,全镇近二十家炒鸡店家家生意火爆。而张氏炒鸡店,更是凭着多年的用心经营,生意也越来越好。
  “要想把生意做好,就要让顾客满意。我们家的炒鸡量足、味道好,老顾客特别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丁孝红自豪地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变美了,吸引的游人也就越来越多了;游人多了,群众收入也就越来越好了。
  丁孝红还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变得越来越好了,党的政策好,公路修得好,交通也方便,什么都好。特别到了假期,县城里孩子们也一波波来到这里,拍照、游玩、摘野草莓……顺便在我们这里吃顿饭。
  “我们计划在桥上村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和花海,在村对面山上修建观光栈道和观景台。”西寨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张朝杰说,“这样就可以有效吸引更多游客来西寨,品乡村美食、观乡村美景,增加群众收入,从而带动全镇更好更快发展。”
  距离站里村不远的西寨镇东沟村,满目苍翠的农田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眼下,正是黄芪花开的时节,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后具海老两口趁着天气晴好,锄田、拔草,在黄芪地里忙碌着。
  后具海说,这两年政策特别好,有技术指导,当归、黄芪、党参种得也非常好。地膜也以旧换新,还有免费有机肥,中药材产量上去了,品质也好了,收入也增加了。“现在我们农村好多了,修了广场,还有健身器,道路也硬化了。”
  “两个儿子相继成家,我们老两口身体硬朗,种植的十八亩中药材长势正旺,一年下来预计能卖到八九万元。”今年刚满60岁的后具海说,“现在的农村、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
  今年39岁的赵红平,是雪地河村出了名的养猪大户。早些年孩子小,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务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开始慢慢老去,赵红平便回乡创业,这一干就是六个年头。除了搞养殖,空闲时间赵红平还做药材生意。肯吃苦,加上脑子活,赵红平成了村里人人夸赞的致富能人。
  “现在我们有20多头母猪,一年下来出栏大约300头左右仔猪。猪价好的时候挣20多万到30万,以后还想再扩大一下养殖规模。”赵红平很有信心。
  目前,西寨镇雪地河村有养猪大户5户,猪存栏量400多头。牛羊养殖户5户,存栏量400多头(只)。另外,村上大力培养发展肉兔养殖,现已初具规模,存栏量已达700只,养殖业已成为雪地河村增加群众收入的特色产业。
  雪地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队长张杰告诉记者,通过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带动,雪地河村现有20多户群众已经参与到养殖的行列中,争取以后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做好养殖这篇文章,争取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养殖增收致富。
  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田园乡愁。如今的西寨镇,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阅读提示:近年来,岷县西寨镇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让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