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挑棒的红色印记
定西日报
作者:王亚海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23日 来源: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亚海
通讯员 金淑玲
“这里展示的这根扁担,原本没有打眼,是一根挑棒。别看它只是一根简单的木棍,却是无数先烈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见证。”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王海燕,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解党史故事。
这根挑棒的主人,是红25军侦查员樊玉玲,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将它落在了家门口。樊玉玲生于1909年8月29日,共产党员,临洮县八里铺镇二十铺村人。家境贫穷的她12岁被卖给宿郑家坪村柯栳社穆秃子家当童养媳,白天打柴放羊,晚上打扫羊圈,稍不如意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为了活下去,远走兰州,又害怕被婆家人抓回去,樊玉玲白天要饭,晚上住在城隍庙。
1933年,樊玉玲女扮男装参加了红军。1935年10月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作为红25军的情报员,她跟着毛主席的队伍打游击。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樊玉玲,担任了副支队长。在炮火的轰鸣声中,邓颖超大姐督促指导樊玉玲和她的战友,用瓦片、树枝在地上写字,学习文化。樊玉玲,从一个没有文化倍受欺辱的旧社会童养媳,到一个敢于追求光明理想新生活的红军战士,这一切都源于党的教育和恩泽。
1935年,26岁的樊玉玲在执行长征的侦查任务时,路过家门口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却没敢相认,只是要了一碗水喝,而母亲也没有认出当时女扮男装的樊玉玲。
“我姑姑从临洮路过的时候,看到我奶奶在门口坐着呢,想认但是没敢认,就说大娘把水给一碗,我奶奶就给端了一碗水,趁着喝水看了一眼奶奶,还说,天马上就亮了,咱们穷人就要过上好日子了,然后她就转身走了,走的时候就把挑棒留下了,心想着要是能活着回来,这就是她路过家门的证据。”樊玉玲的侄子樊海义回忆道。
然而,这一走就是30年,这根挑棒也被永久地珍藏了下来。
1938年,樊玉玲被派往山西洪赵支队,在冯克武司令员的带领下继续抗战。不久,樊玉玲与16名战友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