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而坚守 因为坚守更热爱
——记定西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岷县蒲麻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董天遣
定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10日 来源:定西日报
董天遣,男,汉族,1988年4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在职大学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于岷县蒲麻学区,现任岷县蒲麻镇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定西市名教师等荣誉称号。十三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董哥哥”到“董叔叔”,他教育和陪伴着大山深处的孩子。十三年潜心教育,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用“阅读+观摩+交流”的方式不断促进自己成长,追求“好玩又深刻、启迪新智慧”的教学方法,学着向学生借“智慧”、向生活寻“良方”,带着乡村的孩子们探索数学世界的内在之美。
坚守教育初心,只为了像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
2006年6月,年仅18岁的董天遣从临洮师范学校毕业,在距离实现儿时理想只有一步之遥时,一场大病不期而至,让他和成为老师的梦想擦肩而过。谈到14年前的那场大病,至今他仍然心有余悸。大病初愈后,看到和他师范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已满怀信心地踏上讲台。董天遣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应聘到大山深处的岷县水坪小学当了代课教师。那一年,虽然病体孱弱、待遇很低,但他和孩子们一起过得快乐而充实。
董天遣常回忆说,一声“老师好!”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由于病情需要每月复诊一次,他每次请假离开学校去省城医院时总会有一种不安和牵挂。每次看完病就急匆匆地赶回学校,诊断治疗的结果单,委托给主治医生代取,然后打电话询问调整治疗方案和药剂。因为这样既不耽误工作,也不耽误孩子们,自己心里踏实了。
董天遣说,2007年9月,为了继续备考,自己不得不选择离开。就在那个晴朗的中午,可爱的孩子们守在旧瓦房宿舍外,嚷嚷着“董老师!您不要走……董老师!您继续给我们上语文课好吗?”也是在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与留恋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崇敬教师职责,只为了练就农村孩子有力的翅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9月,董天遣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站在了离家上百公里外的岷县蒲麻镇崖寺小学的讲台上。
因为自己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倍加珍惜,虚心向每一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与自己同龄的教师深入交流、认真听取每一位领导和同仁们的教导。住在那所四合院式的小学校里,所以研读教材和阅读书籍成了唯一消遣的方式,也为他今后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2月,因为教育教学业绩优秀,董天遣从崖寺小学调入蒲麻镇中心小学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新的环境他有了新的动力,认真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经常找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学路上他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谈到自己的教育心得,董天遣一语中的——“向学生借智慧”。他说,大多数老师往往习惯了以师长的身份自居,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去对话,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经常忘记俯下身子向孩子们请教。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氛围和恰当的引导方法,让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董哥哥”“董叔叔”。他曾经用爱和温暖感化过厌学的留守儿童,他让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培养一个,致富一家,影响几代人”,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脱贫的重大意义所在。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教学副校长及数学教研组长,董老师带动引领全校老师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为学校各学科教师征订了三十多种杂志,大力开展“阅读+观摩”“阅来阅好”和“日积‘阅’累”等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建立“数学好玩”数学学科交流群,及时交流教学当中的困惑问题,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开展校内互听课活动,相互站在旁观者角度发现彼此的优缺点,深入交流并提升各自的教学能力。在他的引领下,多名教师在各级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教师被评为各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全校教学质量也一直名列全县农村中心小学和九年制学校前列。
因为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老师成为县级送教下乡小学数学学科组长的他,先后到岷县多所学校送教交流。不管走到哪里,董老师都会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时鼓舞每一位年轻教师积极向上,用爱从教;鼓励每一位孩子树立志向,勇于拼搏。
牢记育人使命,只为了养育他的那一方热土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13年的教育历程他始终执着和坚守,他说执着和坚守源于心中的小梦想——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大山深处的孩子看到更大更美的世界。
带动教师提升自己: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开展好“阅读+观摩”学习活动。尤其加大对“有发展潜能、有成长需求”的“两有”农村青年教师的支持和鼓励,逐渐扩大影响面,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带领学生超越自己:大力推行乡村儿童读书计划,让书籍成为乡村孩子瞭望世界和未来的第三只眼睛,养成爱学习、爱探索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最终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行动;带引家长发现自己: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展家庭教育常识培训,让其找准自己的教育站位,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热点,农村教育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以上有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个问题,教育工作才可以在公平和质量上取得新一轮的突破和成功,这也正是董天遣老师为之奋斗的教育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当老师是董天遣儿时的梦想,现在是他的事业,他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他的学校遇到了好老师,董天遣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好老师的使命,也在影响身边的老师做民族希望的好老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