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会议·陕甘支队在通渭县城
定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7日 来源:定西日报
榜罗镇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1纵队杨得志、肖华团为先锋,于1935年9月29日挺进通渭县城。
通渭县位于定西地区南部,四邻甘谷、武山、陇西、会宁和静宁,以城滨之水通向渭河而得名。当时城内居民不满2000名。国民党县长阎权领着仅有的6名警察和临时抽调的100多名壮丁,配以大刀长矛,守护在以黄土筑成的且已破旧的城垣上。但当红军压境时,阎权自知不敌,遂率警察和一些壮丁弃城而逃,红军当即占领了县城。这是红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地界,同时也是经过雪山草地恶劣环境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红军一入城,即打开了县狱释放了被关押的群众,把布告和标语贴在大街小巷,向居民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县城居民也很快消除了疑虑,逃离者随之陆续返回。商号照常开张,学校照常上课。而且小贩们看到红军和蔼可亲,买卖公平,还争着和红军做生意。有些居民热情地帮红军杀猪宰羊。杨得志团长特意买了梨子,招待随后入城的毛泽东。毛泽东很有兴致地把辣椒粉撒在梨子上吃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对敌情的分析,中共中央决定在通渭城休息3天,恢复体力,从思想上、物质上做好进入陕北苏区的准备。当晚,在城东文庙街小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驻在这里的1纵队1大队先锋连。面对这些辗转征战,历经颠沛后将要踏上开往陕北苏区最后征程的忠诚的士兵们,毛泽东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他讲话时诗兴大发,随即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就酝酿在心的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后来作者改为“水”)
30日,陕甘支队全部进驻通渭县城。当日下午,支队政治部在国民党县政府大厅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提出进入陕北的注意事项并通令部队检查群众纪律,进行政治动员。政治部还编写了《会合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陕北创立根据地的讨论大纲》,绘制了“陕甘苏区略图”,印发到各连队。晚上,全军将士举行了文娱联欢晚会暨大会餐。
晚会的地点在县城南门外牛谷河畔。一片傍依着柳树林的沙滩上,工兵营搭起临时戏台。会场中央的红旗离地面几丈高,并从旗杆上向四面八方拉出一条条绳子,又系满五颜六色的小旗子,飘扬在会场上空。傍晚时分,各部挑着准备好的酒菜整队来到会场。
晚会由支队第3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全体高唱《国际歌》。叶剑英参谋长、杨尚昆副主任和第3纵队邓发政委相继发表演说,主要讲述了北上抗日的意义、西北的形势以及通过西兰大道时对骑兵作战的战术。然后举行大会餐。全军分6人一组,席地而坐,盛食厉兵。由于各伙食单位的不同,菜肴的品种和口味也就不同。战士们争相邀请各级指挥员到他们中间去。干部团团长陈赓在被转着圈儿请吃辣子鸡时连连叫好。整个会餐洋溢着长征以来少有的热烈、欢快的气氛。会餐结束,战士剧社演出了歌舞、小戏和魔术等节目。红军工作部部长李克农等人登台演出。晚会直至入夜10时才尽兴而散。
10月1日,支队各部在县城购置布匹制作了衣服鞋袜,并备足粮秣。2日凌晨2时,经过休整的陕甘支队从通渭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平凉地区行进。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